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云顶国际8588yd

新密市基层政务公开
新密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县级
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高素质农民
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农民
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人均3500元,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均1000元
郑农[2022]92号,新密农文〔2022〕61号
69800199
农业农村委科技教育科
6月23日-9月30日
69800199
69823054

根据《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市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农[2022]92号)要求,为做好我市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结合新密市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优先发展、全面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和需求导向,坚持主体参与和分类施策,定位保供固安全和振兴畅循环,紧密衔接保供、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着重机制创新和政策创设,健全“教育培训、政策支持、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对接,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新发展格局。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把握政策性要求,突出基础性、公共性和社会化定位,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稳固基本制度保障,着力强化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和事业监管,夯实发展基本支撑。

(二)坚持需求导向。把握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人才现实需求,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优化培育结构、层次和专业,开展全产业链培育。

(三)坚持主体参与。引导和激发农民主体意愿,尊重农民现实选择,将产业链上的关键人员、重点人群纳入培育范围,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分类施策。把握农民成长成才规律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层分类、梯次推进,落实精准培训和订单培训,着力提升农民创业创新和示范带动能力。

三、目标任务

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乡村治理与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三类并进”培养行动。继续推行高素质农民培训合格证书制度,选拔好高素质农民参加省级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带头人示范培育工作。

2022年培育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145人,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线上学习时间不少于30学时,全年跟踪服务,培训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3500元。培育机构按每人每学时10元支付在线学习费用;培育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360人,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线上学习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1000元。培育机构按每人每学时10元支付在线学习费用。

四、工作重点

(一)明确培育重点领域

1.聚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给。聚焦“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侧改革,完善工作覆盖,开展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

2.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原建档立卡贫困村,围绕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加强种养加销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可持续脱贫能力,助力增收致富。继续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提升联农示范能力,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3.聚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聚焦保供、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围绕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面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集成农机农艺、群防群治、仓储保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物安全、农业循环经济、减排固碳、金融担保、农村电商等关键技术,针对开展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培训,加快培育具备三产融合发展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农业增效,助力农民增收。

4.聚焦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聚焦乡村振兴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培训,培养乡村建设、乡村规划和乡村治理人才。开展调解仲裁、信息电商、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等培训,培养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人才。以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为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帮助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倡导学法用法,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

5.聚焦农民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弘扬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鼓励高素质农民参与科普活动。推进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用好高职扩招、“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政策,不断提升学历层次。

(二)巩固培育基本支撑

1.构建协同高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符合条件的培育机构资源库,引入适度竞争工作机制,加快构建“一体多元、优势互补、协调协同、高效便捷”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稳步探索市县一体、一主两辅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培训主体,社会化培育机构为有益补充,国有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巩固提升培训服务技术支撑),深入推进农科教、产学研模式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的有益实践。按照资源配置集中、功能条件完善的总体要求,优选符合高素质农民培育特点和规律,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实训基地。

2.构建共建共用的专兼师资体系。把握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培育核心要求,以教学形式活泼、教学内容实用、教学语言通俗为基本准则,面向市、县两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分层分类遴选专业课、公共课、实训课、创业课师资。建立起专注本职、一体选用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师资队伍。面向驻郑农业科研单位、农业大专院校,定向聘请教学实训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兼职师资。面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向聘请实训实操环节“田秀才”。加快推进市、县两级领域专业、共建共用的专兼师资队伍建设。

3.构建系统实用的教材课程体系。把握地域生产环境、产业引导需要、农民现实需求和通俗针对标准,集成农机农艺先进适用技术和品种模式先进资源,建设符合本地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体系。注重把地方标准、地方规范和地方典型发展模式优先纳入教材体系。着眼一线教学、基地教学、实践教学,将课程体系细化为专业课、公共课、创业课三个模块,以提质提能为核心,注重案例解读和模式推广,建设专业涵盖全面、结构层次分明的农民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精品教材和优质课程评选工作,打造好教材、课程“核心”品牌。督促指导培训机构选好用好正规培训教材,优先选用“河南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精品教材和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选择省部规划教材2本以上,订购3-5份《农民日报》等有关报刊,供参训学员学习参考。

(三)规范培育班级管理

1.盯紧产业链条合规遴选培训学员。把年满16周岁,品行端正,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农村创新创业者、农业经理人、种养加销能手、农户以及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带头人等各类农民,建档立卡,充实完善培育对象数据库。加强合规性审查,遴选合格培育对象,分类型、分类别、分专业纳入培训计划。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育。针对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重点人才需求,遴选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带头人培育对象。围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小农户,遴选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育对象。对自主申报参加培训的返乡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实施优先审查,优先纳入培训计划。

2.盯紧重大任务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统筹站位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给、聚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各类返乡入乡人员创新创业、支撑乡村建设行动,立足全链条培育、全链条提升,模拟生产经营全环节,有机设置讨论交流模块、案例分析模块、课程小结模块、生产技能竞赛模块、理论实训测评模块等,实现培训目标、内容、课程衔接配套。通过带入生产实际场景,提升参训学员认知和感悟,激活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活力,服务和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特色产业。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整个课程体系,重点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循环经济、乡村治理等课程安排。

3.盯紧信息化运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在加强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充分认识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快捷畅通、交流便利的功能与属性,建立鼓励学、引导学、交流学工作机制,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指导学员登录“云上智农”app注册线上培训班级,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考核,实现线上学习记录全程可追溯。组织学员做好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主体课程线上学习和各类专业课程直播培训。充分运用各类微信群和公众号,面向广大农民定向推送农业政策、实用技术、发展模式、创业案例、市场信息等,进一步巩固联农带农能力。

4.盯紧班级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意见征求、意见反馈、考试考核、集中管理、自主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制度,落实班主任负责制,确保培训有序、安全开展。严格参训学员评价管理,组织开展专业理论测评和实训操作考评,培训班培育合格率不得低于85%。建立不及格补考制度。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训在线监管和绩效评价,实现培育机构、培训班级、参训学员、教学计划、实训基地等详实数据上线可查,实现学员上线评价率和满意度双90%以上。完善学员培训信息线上档案管理,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建立健全线下学员身份、来源等培训台帐。建立培训后跟踪服务机制,跟进农民学员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获得金融信贷、电商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全面领导。深刻理解认识农民教育培训事关基础、事关全局的政治定位,自觉站位统筹党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高度,统筹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高度,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加强党组织统一领导、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抓紧抓细抓实抓好。主动加强与组织、人事、财政、人社、科技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沟通协调,形成事业发展合力。切实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办成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第一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上好党史教育课、惠农政策课、乡村振兴课、安全生产课。

(二)科学制定方案。加强工作统筹,深入村镇基层党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开展调查调研,全面掌握县域农业发展、惠农政策投入、农业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详细掌握农业产业地域分布、产业规模、从业人员素质状况、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发展现状、产业培训需求。准确掌握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研单位、农业行业协会基本情况。做好调研记录和数据分析,经本级财政部门研究,科学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方案细化培育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资金使用等安排,重点明确监管主体、工作机制、培育机构、培训专业、培训任务、培育标准、考评办法、补助标准、列支项目等。

(三)开展全程监管。明确市、县两级监管、培育主体和职责任务,推动建立纪监、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继续探索以社会化评议、清单制工作、备案制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两级三层”监管工作机制,在高素质农民培育“选、“育”、“用”环节,全面加强事业管理,进一步推进培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主动公布举报电话,明确办理期限,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监管发现的具体问题,建立工作清单,逐一对照整改。对不符合整改要求的,停班整改。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考核高素质农民培育指标,采取日常监管和评价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延伸绩效管理,并通报评价结果。

(四)落实政策扶持。认真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6〕178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服务的通知》(农计财发〔2022〕4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分行 河南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加强高素质农民融资担保服务的意见》(豫农文〔2020〕175号)文件精神,在落实省级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创新支持、金融保险服务、荣誉表彰奖励“四项并行”培育政策的基础上,开展调查调研,以制度可行、农民认可为标准,创设市、县两级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加强高素质农民信贷培训和对接服务。注重现有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和精准投放,用好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等认定政策,支持受训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作用,支持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互补发展,延伸服务各类高素质农民发展成长路径。探索支持农民创业创新新机制,鼓励高素质农民积极申报参加农业系列职称评定。注重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主体在新型经营主体园区开展科技成果转移和农业技术推广示范。

(五)做好对外宣传。站位全面展示新密“三农”事业发展新亮点、新成就、新经验、新模式的高度,严格程序和内容审查,做好农业亮点产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高素质农民优秀学员择优推荐和宣传推广工作。开展好优秀专兼教师和精品课件评选工作,按照程序和规范要求,推荐参加更高层级评选。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渠道工作优势,建立健全专职宣传队伍,加强各类宣传选题的储备、内容建设和申报立项工作。加强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农民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宣传报道。搭建各类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组织参加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做好新时代新农民新风采展示。

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申请报名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注:对应处打

姓名


性别


年龄



出生日期


民族


政治

面貌

中共党员  群众

文化程度

小学  初中 高中或中专  高职或大专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身份证号


手机号码


户籍地址

河南省              县(市)         乡(镇)            

产业岗位所在地

河南省              县(市)         乡(镇)                      

申请方式

个人申请  企业及培训机构推荐

来源

农民(务农人员)  返乡下乡人员   农村两委成员

是否退役军人  是否为返乡农民工  是否领办农民合作社          

是否为大中专毕业生  是否创办家庭农场  是否科研推广人员            

人员类别

家庭农场经营者  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  

农业企业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受雇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  普通农民   其他

培训需求

种植技术    养殖技术    农机操作技术    动植物防疫技术          

农产品营销  农业标准化及品牌建设  主体运营管理    乡村治理  农村社会事业   休闲农业  其他

培育类型

经营管理型  专业生产型  技能服务型  农民讲师

培训行动

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  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             

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   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

培训产业工种

种植  养殖  农机操作技术  动植物防疫技术    农产品营销    

农业标准化及品牌建设  主体运营管理  乡村治理  农村社会事业其他

产业生产经营及基本情况

有产业      无产业

年收入        (万元)   涉农年收入        (万元)         

主体产业(写明作物和动物品种,如有多项产业,可分条列出


规模


年产值


年收入


示范带动

是否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发展  是  否     带动户数        ()

是否获得县级及以上荣誉或奖励  是  

是否新担任了村干部 是       

本人获奖和受资助、支持情况(描述本人获奖和受资助、支持情况,500字以内)


备注:主体产业规模(如:亩、头、只、台、尾等)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
网站标识:41010000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