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夯实稳粮扩油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根据《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农〔2023〕94号)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产业主线、科学发展、优先发展”理念,健全“制度牵引、过程管理、政策支持、开发应用”机制,定位保供固安全和振兴畅循环,紧密衔接保供、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着重聚合政策创新创设,加快培育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和乡村治理需求的热爱农村、熟悉农业、育用一体、带动明显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把握政策核心要求,突出基础性、公共性和社会化定位,强化制度规范和流程管理,落实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提升组织和保障力度。
(二)坚持产业主线。把握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人才现实需求,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优化培育结构、层次和专业,开展全链条、全领域培育。
(三)坚持主体参与。尊重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现实选择, 引导和激发参训意愿,将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人员、重点人群纳入培育范围,以点带面,牵引辐射,提高工作针对性和覆盖面。
(四)坚持分类施策。把握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层分类、梯次推进,抓好精准培训和订单培训,推动创业创新提质提能。
三、工作目标
(一)培育目标。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三类并进”行动,培育高素质农民400人。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带头人和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生产经营型)100人,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 线上学习时间不少于30学时,全年跟踪服务,培训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3500元。种养加销能手(专业生产型和社会服务型) 300人,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线上学习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1000元。选择“云上智农”app为线上学习平台,培训颁证机构按每人每学时10元支付在线学习费用。参训学员培训评价和认定颁证工作“一站式”同步进行。培训颁证机构评估高素质农民学员学业成果,对通过考试考核和评价认定的学员,颁发全省统一编号、统一模板式样的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证书和河南省职业农民技能证书。
(二)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党组织总揽高素质农民培育事业工作机制,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基本制度。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育前、育中、育后各环节,设定清单制、备案制、评议制等一系列制度化安排,构建导向突出、主体明确、流程清晰、渠道通畅的流程工作清单,锚定培育主体和培训主体主责主业,形成高素质农民培育事业制度化、模块化、精细化管理新格局。加强现有强农惠农政策聚合,创设地方支持政策,精准投入定向支撑。
(三)巩固基础支撑。完善“一体多元、优势互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满足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培育需求,提高参训率和满意度。完善培训机构、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加强规范选用和监督管理。引导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参与承担培训任务,用好科技、教育资源,服务农民综合素质和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鼓励农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工作,强化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提升培训质量。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有偿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稳定农业系统培训、实训专职师资队伍建设,选聘一批优秀兼职讲师。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专业人员纳入师资队伍,遴选一批“农专家”。建好用好各类共享师资库资源。开展意识形态审查,严把综合素养类教材质量关。指导培训机构、实训基地优先选用部省规划教材,订购《农民日报》等专业报刊,供学员学习参考。
(四)认定颁证机构。按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3年农业从业者技能培训持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3〕238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规范管理高素质农民培训颁证机构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涉农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技推广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申报高素质农民培训和颁证资质。严格合规资质审查,并逐级上报认定高素质农民培训颁证机构,健全培训颁证机构体系,保障高素质农民培训、评价、认定、颁证工作同步开展,顺利实施。未经高素质农民培训和颁证资质认定与省农业农村厅备案的各类机构,不得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训和颁证任务。
四、工作重点
(一)明确培育工作指向
1.提升专业技术。紧密衔接专业生产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需要,紧扣农时农事,以解决关键环节、重点问题为出发点,开设专业生产型和社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实施分作物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全环节跟踪。有机设置专业学习模块、讨论交流模块、案例分析模块、田间地头实践实训模块、技术技能竞赛模块。通过带入生产实际和工作场景,全面提升参训学员技术技能层次和协同协作能力。更好培育满足农业生产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需求的高素质农民。
2.提升职业技能。紧扣宏观视野拓展、发展认识深化、专业技术提升、联农带动能力升华,开设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以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发展模式、典型发展案例为重点,实施多领域教学和多维度交流,开展跨行业协作和多行业协同,全面提升参训学员农业领域创业、发展领域协作、市场领域开发和治理领域创新能力。更好培育具备三产融合发展理念,满足农业产业提质、文化发展传承、农业市场开发、乡村治理提升的高素质农民。
3.提升综合素养。坚持“选育用”一体育人导向,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课程。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领域基础知识。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弘扬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开展专项培训行动
1.粮油稳产增产培训行动。聚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着眼扛稳粮油作物稳产增产责任,联合种植管理部门遴选培训对象,集成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以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农业生产托管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分类开展专项培训行动。在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突出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内容培训。提升关键品种、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工作成效,巩固粮油作物生产保障。全年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不低于80%。
2.特色优势产业培训行动。聚焦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落实大食物观,着眼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集成区域化和标准化关键技术,以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返乡创业人员为主体,分类开展专项培训行动。提升果菜中药材和畜牧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到位率和产业集聚发展能力。开办的专业生产型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要纳入综合素养相关课程。开办的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要拓展培训深度和广度,突出思想政治、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产业规划、主体管理、绿色生态、循环农业、风险防控、冷链物流、市场开发、信息电商、品牌建设、信贷融资、利益链接机制等内容培训。豇豆科学安全用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内容要纳入蔬菜专业培训班。
3.乡村建设治理培训行动。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着眼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建设,以村级两委成员、非遗文化传承人、农业经纪人为主体,开展专项培训行动。开办的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训班,要拓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生态文明、智慧农业、市场冷链、风险防控、品牌运营、乡村康养、文旅体育、调解仲裁、金融担保、职业道德、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信息电商和农产品经纪服务等内容培训。
4.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聚焦保障主要粮油和特色经济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着眼农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集成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关键技术,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主体,开展专项培训行动。提升种植全程机械化、高效飞防植保、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到位率,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开办的社会服务型培训班,要拓展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农机作业相关政策等内容培训。
5.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由市农委组织,以行政村为单位,面向小农户开展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培训。全年举办不超过9个班,培训时长为半天至一天,培训内容为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农政策、乡风文明、职业道德等。承担试点的行政村可设置一名联络员,负责组织培训对象、组织现场培训等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开展摸底调研
针对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农村创新创业者、种养加销能手以及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带头人等,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部门座谈、行业访谈、电话征集等多种形式,开展摸底调研,充分了解培育意愿、培育需求和有关建议,把品德端正、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的农民建档立卡,遴选合格培育对象,分类型、分类别、分专业纳入培训计划。对自主申报参加培训的返乡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实施优先审查,优先纳入培训计划。参训学员要求年满16-60周岁。三年内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可以在当年继续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或知识更新类培训,比例不高于15%。
(二)科学设置课程
1、上好“开班第一课”。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上好“开班第一课”,加强爱国爱党教育、宣讲强农惠农政策、启发乡村振兴思维、增进安全生产意识。密切与组织、人事、财政、人社、 科技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科协等群团组织的协调协作,用好各项政策,形成事业发展合力,切实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办成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合参训学员能力素质提升和产业发展实际,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遵循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和规律,强化实训实践,大幅提高实习实践在培训中的比重,生产技术培训以实训为主。原则上专业技能课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60%。
(三)开展流程管理
按照《郑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有关要求,锁定管理主体和培训主体职责,在培训机构认定招标、培育学员合规审定、课程师资教材审查、培训开班计划审批、网报系统监测评价、学员考试考核认定、产业政策定向投放等方面,做好培训全过程监管工作。面向培训学员,主动公布举报电话,明确办理期限,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竞争排名机制,综合网上、网下工作实际,开展培训机构绩效评价工作。培训机构要组织学员对培训班级进行线上评价,实现学员线上评价率和满意度双90%以上。评价率和满意度低于95%的培训班,培训机构不予评价为优秀等次。
(四)用好补助资金
高素质农民培育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项目摸底调研、项目宣 传、学员遴选、课堂培训、线上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孵化、模拟演练、培训教材、实验材料、场地租赁、学员食宿、教师聘用、考试考核、队伍管理、跟踪服务等培育全过程费用支出,不得列支招投标费用。资金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严防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严格控制学员食宿费用支出,列支比例原则上不超过60%。三夏、防灾减损等应急性培训,优先委托农技推广机构承办,实行先培训后支付。培训机构须与承担其任务的实训基地明确合作关系,并向实训基地支付场地耗材、实训师资等切实发生的相关费用。
(五)加强跟踪服务
组织协调农业农村系统相关管理和技术力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专业队伍,为技术技能提升类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
(六)落实政策扶持
继续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 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6〕178号)精神,在完善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创新支持、金融保险服务、荣誉表彰奖励“四项并行”培育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创设优化支持政策和资助项目。用好《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做好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工作的通知》(豫农文〔2022〕110号)文件支持政策,深化本级农业信贷担保工作落实,持续加强高素质农民金融信贷知识培训和对接服务。注重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农村科普工作协同开展,支持高素质农民申报评审职称。推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满足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需求。搭建各类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 举办技能比赛和专题论坛,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技能比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支持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服务各类高素质农民发展成长路径。指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作用,帮助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互补发展。
(七)选树推广典型
注重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成功模式总结推广,组织开展优秀培育模式、优秀师资教材、优秀学员典型挖掘宣传,树立示范标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农民发展典型上电视、上网络、上广播、上报纸,展示新时代新农民新风采,展示新农人新农业新风貌。
六、其他事项
设立新密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在培训班培训场所显著位置标示。
举报电话:69800199
举报信箱:xmsnwkjk@163.com
联系人:高秋贞 13683716785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申请报名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注:□对应处打√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
出生日期 | 民族 | 政治 面貌 | □中共党员 □群众 | |||||||||||
文化程度 |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高职 □大专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 |||||||||||||
身份证号 | 手机号码 | |||||||||||||
户籍地址 | 河南省 市 县(市) 乡(镇) 村 | |||||||||||||
产业岗位所在地 | 河南省 市 县(市) 乡(镇) 村 | |||||||||||||
申请方式 | □个人申请 □企业及培训机构推荐 | |||||||||||||
来源 | □农民(务农人员) □返乡下乡人员 □农村两委成员 | |||||||||||||
□是否退役军人 □是否为返乡农民工 □是否领办农民合作社 □是否为大中专毕业生 □是否创办家庭农场 □是否科研推广人员 | ||||||||||||||
人员类别 | □家庭农场经营者 □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 □农业企业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受雇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 □普通农户 □其他 | |||||||||||||
培训需求 | □种植技术 □养殖技术 □农机操作技术 □动植物防疫技术 □农产品营销 □农业标准化及品牌建设 □主体运营管理 □乡村治理 □农村社会事业 □休闲农业 □其他(选填) | |||||||||||||
培育类型 | □经营管理型 □专业生产型 □技能服务型 □农民讲师 | |||||||||||||
培训行动 | □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 □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 □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 □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 | |||||||||||||
培训产业工种 | □种植 □养殖 □农机操作技术 □动植物防疫技术 □农产品营销 □农业标准化及品牌建设 □主体运营管理 □乡村治理 □农村社会事业□其他 | |||||||||||||
产业生产经营及基本情况 | □有产业 □无产业 | |||||||||||||
年收入 (万元) 涉农年收入 (万元) | ||||||||||||||
主体产业(写明作物和动物品种,如有多项产业,可分条列出) | ||||||||||||||
规模 | 亩 | 年产值 | 万 | 年收入 | 万 | |||||||||
示范带动 | 是否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发展 □是 □否 带动户数 (户) 是否获得县级及以上荣誉或奖励 □是 □否 是否新担任了村干部 □是 □否 | |||||||||||||
本人获奖和受资助、支持情况(描述本人获奖和受资助、支持情况,500字以内) |
备注:主体产业规模(如:亩、头、只、台、尾等)